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中心 > 行业新闻 >
行业新闻

每年上百座城市被淹 专家建议加大海绵城市建设力度

发布时间:2019-11-14 10:32 作者:唯思得 次数:

今年入夏以来,湖北省武汉市连遭暴雨袭击,7月5日至6日晨的特大暴雨,终于成了压垮武汉的最后一根稻草,道路、涵洞、隧道、地铁站等百余处设施被淹,交通瘫痪,75万人受灾。

近年来,中国城市内涝问题凸显,建设海绵城市呼声越来越高。

 

1

“百湖之城”武汉为何内涝

面对社会的各种质疑,武汉市水务局表示,武汉地势低排水差、暴雨频发、排水系统建设标准偏低。

 

“排水能力差仅是武汉内涝的次要原因。过去全国很多城市建设中排水标准都不高。”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镇水务分院资源能源所所长王家卓说。

 

数据显示,武汉城区面积由1982年的173平方公里,增加到2012年的520平方公里。多年淤浅沉积、围湖垦殖、填湖盖楼致近30年来武汉湖泊面积减少228.9平方千米,50年来近100个湖泊“蒸发”。

 

“作为‘百湖之城’的武汉曾有127个湖,现在填埋的只剩30多个。暴雨过后,雨水无处可去,形成菏泽之城是必然的。”王家卓表示。

 

2

每年上百座城市被淹

武汉被淹在中国不是个例。6月30日至今,长江中下游地区遭遇多轮暴雨袭击。安徽、湖北、湖南、江西、江苏等多省份局部地区出现历史罕见的极端汛情,河南新乡、江苏南京等多个城市出现严重内涝。

 

法国文学家雨果说:“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”。资深媒体评论员陈仁泽指出,在破解城市内涝顽疾的道路上,要打造“良心工程”,或许我们不缺资金和技术,而缺为城市繁荣、民众福祉深谋远虑的责任心。而更重要的是,城市规划中能重视内涝,发展海绵城市,或许是标本兼治之策。

 

3

建设“海绵城市”呼声渐高

近年来,为解决城市内涝问题,中国正大力推进“海绵城市”建设,力争让城市内70%降雨就地消纳利用。王家卓表示,根据国务院安排,到2020年,中国20%城市要达“海绵城市”建设要求,目前30个城市正试点。

 

王家卓介绍,中国当前提倡的“海绵城市”不仅是绿色屋顶、透水等,还包括管网、泵站、水环境治理和蓄滞空间的建设。他表示,“海绵城市”突破了传统的“以排为主”的城市雨水管理理念,以建筑、道路、绿地等城市基础设施为载体,下雨时吸水、蓄水、渗水,而在需要时则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加以利用。

“建设‘海绵城市’为尊敬自然、敬畏自然、顺应自然、模仿自然,该保护的保护,该修复的修复,对于需要开发的,采用低影响开发模式,同时还要结合我们传统的城市排水管网、泵站、调蓄等设施的结合,通过灰色设施和绿色设施的有机结合,达到‘小雨不积水,大雨不内涝,水体不黑臭,热岛有缓解’的目标。”王家卓说。

 

“当然,解决城市内涝,建设‘海绵城市’需要一套完整方案,不能盲目进行,要针对城市不同特点找适合自己的建设方式。”王家卓说。

(来源:中国网)

 

    繁體 EN